2022(第四屆)水環境發展論壇
推進水環境高質量發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組織機構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
前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和國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持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努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致力于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環保裝備的支持和保障,2022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將環保裝備的重視程度提升到了全新高度。計劃指出,環保裝備制造業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發展模式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提升高端裝備供給能力,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近年來,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深入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統領,以改善水環境和保障供水安全為初衷,連續舉辦三屆水環境發展論壇,搭建了水環境技術與裝備、質量與標準、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的綜合交流平臺,深受業內好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加強水環境領域交流合作,推動水環境領域技術與裝備的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水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持,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研究決定于2022年7月20-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組織召開2022(第四屆)水環境發展論壇。本屆論壇以“推動水環境高質量發展,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共同探討水環境相關領域發展前景。
參會代表
? 國家及地方水環境主管部門、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制造業質量工作和標準化體系的監管部門領導,以及主管水資源、水環境、節水等工作的領導;
? 水環境技術與裝備領域的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等的專家、學者、科研人員;
? 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行業的企業家、行業精英和技術人員;
? 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領域領域的設計院、工程公司、業主單位、生產制造商、投資公司和媒體;
一、 論壇版塊
(一) 水環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1. 碳達峰碳中和與水環境高質量發展;
2. 河湖水生態修復與治理;
3. 河湖生態修復與工程運維;
4. 流域水環境治理;
5. 城鄉河湖水系連通;
6. 村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7. 河湖濕地修復與重建
(二) 智慧水環境創新研討會
1. 水回用系統智能化技術;
2. 零排放及智能監測;
3. 水環境綜合監測技術與裝備;
4. 智慧水利:
1) 新時代智慧水利建設需求與發展
2) 智慧水利總體方案解讀、
3) 智慧水利新技術研究及新產品、新裝備研發
4) 水利遙感技術應用
5) 智慧水利其他方向研究
5. 智慧水務:
1) 水處理行業自動化需求及前景
2) 自動化新技術的應用
3) 信息化及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4) 水處理設備能源管理及應用
5) 水廠無人值守監控系統實踐
6) 管廊的監控不實踐
7) 城市管網監測系統的應用
8) 泵站遠程監控不管理
9) 零排放及智能監測
10) 智慧水務其他方向研究
(三) 新污染物檢測與治理研討會
1. 最新政策解讀及未來政策走向
2. 微塑料及重金屬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與源解析
3. 檢測設備在新污染物監測中的應用
4. 重金屬污染物對生態環境損害評估鑒定
5. 地表水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與源解析
6. 微塑料的生物積累、毒性效應和生態風險
7. 微塑料和重金屬污染管控、治理與政策法規
(四) 巢湖流域水生態治理研討會;
1. 流域綜合治理規劃與案例
2. 溢流污染控制研究及實踐
3. 生態濕地建設案例
4. 水資源的保護及水源地規劃
5. 廠網河湖一體化實施案例
6. 流域水資源開發與水環境安全
7. 流域水環境演變與生態響應
8.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9. 湖泊富營養化控制與生態修復
10. 廢水與廢棄物處理新原理與方法
11. 流域環境綜合調控與河道整治
12. 流域環境風險與防控
(五) 農村水利與水土保持
1. 灌區高效灌排與環境效應
2. 智慧灌區與智能灌溉技術
3. 灌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
4. 典型作物需水規律與精準灌溉制度
5. 灌區多尺度水分轉化及真實節水潛力
6. 農田面源污染形成機制、定量模擬、智能監測與系統防控
7. 農田水碳氮耦合循環關鍵過程及溫室氣體減排技術
8. 水土流失機理研究
9. 基于3S的水土保持精準監測、監管技術
10. 水土流失過程機理、防控機制和定量模擬
11. 水土流失系統治理與阻控技術
12. 水土保持碳匯效應和評估方法
13. 極端天氣條件下水土保持響應機制
14. 多源遙感耦合的區域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預報
15.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立體化監測
16. 水土保持措施精準識別與模擬
17. 水土保持智慧監測監管系統研發與集成
(六) 脫鹽與水再利用技術研討會
1. 全球海水淡化產業、水資源利用與開發現狀;
2. 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等脫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含膜法、蒸餾法、太陽能或其它技術);
3. 海水淡化與進入市政供水官網的應用;
4. 海水淡化等各類水處理藥劑研究進展;
5. 新膜及新膜過程研究,膜材料、制膜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含正滲透、石墨烯膜等);
6. 膜法集成過程與節能減排;
7. 分離技術及相關設備的創新與發展;
8. 液體分離、汽提精餾、焦化脫硫廢液提鹽工藝;
9. 電滲析(ED)技術和電去離子技術(EDI)的應用;
10. 廢水資源化技術的研究進展與趨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1. 電力、市政、印染、造紙、醫藥、畜禽等領域水處理工藝進展及典型案例;
12. 石油、化工、煤化工含油污水處理及回用水工藝設計;
13. 高級氧化、電化學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4. 高鹽廢水、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的研究與應用;
15. 蒸發結晶工藝研究進展;
16. 廢污水檢測及監測;垃圾滲濾液優化處理技術;
17. 典型工業園區廢污水深度處理及案例介紹;
(七) 水環境治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1. 河湖水環境的生態健康與綜合治理
2. 水環境污染物遷移轉化與模擬
3. 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4. 其他水環境相關研究方向
(八) 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標準編制與宣貫會
《納入城鄉自來水管網的海水淡化配水水質標準》
《場地地下水污染動態監測實時傳輸技術規范》
《城鄉河湖水環境治理修復技術導則》
《引水式電站生態化改造技術導則》
《地表水資源質量動態評價技術規程》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PP)體系 供水企業通用要求》
《次氯酸鈉消毒劑中氯酸鹽的測定》
《沉積物中微塑料的測定》
《水中As(Ⅲ)和As(Ⅴ)的測定》
《高脅迫河流生態流量調配保障技術規程》
《湖庫水質垂向監測技術導則》
《流域尺度水域岸線區劃技術導則》
《生態廊道構建指標體系和指標閾值確定技術導則》
《內陸湖泊生態補水技術導則》
二、 會議宣傳方式
本次會議設演講報告、展示等多種宣傳方式,對此有意向的單位,請與組委會聯系相關事宜。
展位配置:2x3m2展板展示,一張展桌,兩把椅子,220V電源插座,展位地毯。
三、 會議時間、地點
會議時間:2022年7月20-22日(7月20日全天報到)
會議地點:合肥市濱湖新區廣西路2666號安徽金陵大飯店(酒店聯系方式:0551-65366666)
四、 會議注冊
報名時間:請參會單位于會前一周填寫參會申請表,Email或傳真至組委會。
會議注冊:非會員2400元/人,會員2200元/人,學生800元/人(現場憑學生證辦理),包含會務費、資料費、用餐等;會員單位免一人參會費用。
會議住宿:會議統一安排住宿,費用自理。
本次論壇設置了多種宣傳方式,如有需求請與組委會聯系
五、 論文征集
1. 論文字數在5000字以內,同時提供200-300字的內容摘要;若提交英文論文,則應同時提供1000字左右的英文摘要;
1) 標題,小二號宋體;
2) 作者姓名,4號楷體;
3) 工作單位,5號宋體;
4) 中英文摘要,中文5號楷體、英文10磅Times New Roman;
5) 關鍵詞,5號楷體;
6) 正文,5號宋體,行距16磅 ,版心大小為28.5cm×21.0cm;
7) 參考文獻,5號宋體。
2. 論文題目、摘要截止日期為2022年 5月 1日,全文截止日期為 2022年 5月 20 日。歡迎踴躍投稿,凡提交論文的單位和個人,請將論文發送至:lyndayuan@vip.163.com
六、 論壇組委會聯系方式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
苑萍 18366223266
文翔 13661041954
電子郵箱:lyndayuan@vip.163.com
上一篇:2022MIECF 三月底開幕!匯力綠色發展 邁進雙碳目標
下一篇:2022MIECF于12月9日開幕 攜手“邁進雙碳目標”